人生感悟网-找好句子CTRL+D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来到www.hsrcgl.com

人生感悟网

www.hsrcgl.com

首页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正文

企业调查报告10篇

kaka003 2024-05-14 15:23:09 调查报告

原标题:"企业调查报告10篇"关于文章分享。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企业调查报告10篇,供大家参阅。

企业调查报告10篇

企业调查报告1

  企业的销售额也有增长。20xx年底,工商局调查企业的销售额中位数为200万元。工商联调查企业的销售额中位数为640万元。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一篇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的内容,如下:

  至20xx年底,企业的开业年数为5年及以下的占32.9%;6至10年的占42.3%;10年以上的占24.8%。也就是说,被调查企业开业6年以上的占了67.1%。开业年数的中位值为7年。20xx年调查时,这个数值是7.04年。考虑到这次企业调查报告范文有一半是通过工商局向一般私企问卷的,不同于上次仅仅调查代表性企业,所以不能得出私营企业存活年数下降的结论。

  根据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提到的开业年数、企业开业时的实收资本、企业20xx年底所有者权益三个数据得出企业的资本年增长率,其中位值为8.8%。

  企业利润略有回升,销售利润率趋于平稳。上次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发现,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私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此次调查发现,销售利润率已经逐渐趋于平稳。

  20xx年底,工商局调查企业的税后净利润的中位数为7万元,与前面的销售额中位数相比,可得出销售利润率约为3.5%。工商联调查企业的.税后净利润的中位数为25万元,与前面的销售额中位数相比,可得出销售利润率约为3.9%。两者数据相差不大。

  与前几次工商联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的数据相比,企业利润略有回升(1997年销售利润率为7.9%,20xx年为5%,20xx年为3.6%),被调查企业的税后净利润(中位数)从20xx年调查时的21万元上升到25万元,但销售利润率只回升了0.3个百分点。

  行业利润差距拉大。此次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发现,房地产业的利润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税后净利润的中位值比处于第二位的“电力煤气业?的利润高一倍多。其他利润较高的行业还有电力煤气、卫生体育、建筑业、采掘业、科研技术业,而利润较低的行业为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商业餐饮业。可以看出,科研技术业虽然资本规模处于平均水平之下,但其利润中位数却是高于平均水平的,这与其技术含量高有直接关系。商业餐饮业资本规模不大,技术含量较低,而且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利润低。

  三是雇工人数基本稳定。工商局调查企业20xx年全年雇工人数的中位值为24人,而工商联调查企业的全年雇工人数的中位值为60人。从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纵向来看,私营企业的全年雇工人数基本稳定。本次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的企业的全年雇工人数的中位数与20xx年调查企业的全年雇工人数的中位数持平,都是60人。

  除了全年雇工之外,企业还雇用一些季节性工人。工商局调查企业雇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工人数的中位值为5人,工商联调查企业中这类雇工人数的中位值为8人。

  近两年来私营企业行业和地区分布呈扩张之势

  一是主营行业出现多元化趋势。被调查企业的主营行业有两项的比例为16.73%;主营行业有三项的比例为6.42%。也就是说,在调查企业中有近1/4的企业主营行业已经多元化了。

  二是行业分布随着市场准入的放宽而延伸。被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调查企业中以制造业和商业餐饮业所占比重最大:制造业比重达到38.2%;商业餐饮业达到24%,这两项合计超过了60%。与上一次调查相比,这两项所占比例基本未变,商业餐饮业的比例略有提高。

  与上一次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的内容相比,农林牧渔业和交通运输业都略有上升,采掘业比重基本未变。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服务、科研技术等新兴行业的比重增长迅速。如社会服务业从5.6%增长到了11.1%,几乎增长了一倍;科研技术业从2.1%增长到了5.5%,几乎增长了一倍半。建筑业虽然算不上是新行业,但增长率也较高,从5.9%增长到了9.1%,增长了近一半。房地产业的比例不小,达到了8.5%。把教育文化与卫生体育作为主营行业的企业也占了4%;还有1.6%的企业将电力煤气等公用事业作为主营行业。这些变化说明,近两年,民间资本的进入领域有明显的拓展和延伸。

  三是企业的总部和生产经营场地逐步从农村和集镇向大城市转移。这是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涉足行业的不断调整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关的,也是同大城市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的努力分不开的。

企业调查报告2

  什么是人才?所谓人才,就是合适时间合适地点的合适人选(简称:“三合”),即最适合岗位的人员。离开岗位谈人才,就象离开矛谈盾,离开船谈帆,离开脚谈鞋,并无实在意义。

  1、合适时间

  企业从最初的创业期到成长期到成熟期,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人才。在创业时期,企业需要的是一批具有激情、勇于打拼的市场开拓者,他们可能没有很高的学历,却对行业非常了解,并坚定、执着、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但是打江山的人并不一定就能管理好江山。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国际化战略的展开,企业需要一批懂得现代化管理技巧和方法,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职业经理人。

  企业在选择人才时就要选择与自己的成长阶段、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才。

  2、合适的地点

  合适的地点的意思就是说,要想招聘到合适的人选,需要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例如,蒙牛在招聘总裁时,除了在《商业周刊》杂志发布招聘广告外,公司还通过国际知名猎头公司和中国外国专家局的渠道,积极寻找总裁候选人。

  为了获得充足的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企业还可以将自己的选才工作深入到了高校各级学校中。

  在紧急情况下,企业可以开出了各种优厚条件提前“挖人”。

  3、合适人选

  合适人选的含义是指选择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与招聘岗位相符合,这是选拔人才最重要的一个标准。企业招聘人才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用他的高学历、高素质、丰富经验来作为摆设和炫耀,而是希望他们的学历、素质、经验能够为企业所用,给企业带来价值。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目标,那么高学历、高素质、丰富经验与无用便是等同。因此,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并不是由他的学历、能力、经验等来定义的,而是由他与将要从事的岗位的契合程度来定义的,适合岗位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例如,一个做雪糕的人,他的人才标准就是把雪糕做得全国消费者最爱吃。

  别人能做你也能做,你是个常人,

  别人不能做你能做,你是个能人,

  别人想不到你想到并能做,你是个人才。

  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不同企业对人才的看法肯定不一样。有的会侧重素质,有的会侧重学历,有的会侧重经验,有的会侧重技能,这些不同的选择人才标准就是基于人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行业内经常会说:“适合才是最好的”。但我们认为,人才的选择上应该是:

  适合但不是最好的!

  为什么,相信绝大部分的人力资源总监都有这样的疑惑,公司对人力资源的标准一向都定得较高,根据公司战略制定了组织构架,根据组织构架设置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制定岗位说明书。这样的流程走下来,基本上从市场上想招聘到合适的岗位难度很大,要不然就是应聘者素质不合要求,要不然就是对方漫天要价,要找到真正适合的人才真难。

  那什么是合适的呢?

  能够满足目前岗位90%以上的要求,但总有那么一些不是非常胜任的.,也就是离目标总有差距的人才是合适的。如果一个员工一到岗位就非常胜任岗位的要求,那他个人的发展就没有了空间,因为他已经非常适合岗位了,另外他也没有太多的学习机会,该懂的都懂了,还有什么好学的。这样的员工一方面忠诚度低,因为他肯定是主要为了钱而来,而且他可以为了钱立即就跑到竞争对手那边去。另一方面,他也不会有太多的创新,他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足以满足目前岗位的要求,因此他不会花太的时间去学习或创新,他可能会经常将知识当成经验,而且容易和其他同事冲突,因为他已经是专家。

  所以,人才的选择上要合适的人,但肯定不是最好的。

  永远有差距,就永远有追求!

  企业选择人才对于人力资源部的考核指标体系中肯定有岗位胜任率这一指标,这个指标只是从一方面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关键业绩而已,其实还有加上一项指标,就是人力资源岗位差距提升率,就是说,我们知道任何人都不可能百分百适合岗位,因此如何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岗位的素质就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它可以通过培训、换岗或者导师制度等方式,但终究要有点要清晰的,就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位无百分百胜任。

企业调查报告3

  1、主体资格方面:上市首发管理办法要求发行人应当是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且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有限公司整体变更的业绩可连续计算),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要资产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3年内(报告期内)主营业务、董监高未发生重大变化等。对照上述标准,我们可以从公司成立及变更文件(包括不限于行政审批,工商登记、公司章程、验资报告等)、国家产业政策、历年财务报告等入手对业务分布的主体进行挨个摸底和排查,检查可能存在的重大瑕疵并对资产重组方向和上市主体进行初步选择和论证。

  2、独立性方面:即俗称的五独立,包括财务独立、业务独立、资产独立、人员独立及机构独立等五方面,企业需要从管理控制线、业务运作线、资产使用线、产权线出发对拟上市分布业务进行检查,检查可能存在的独立性缺陷,独立性缺陷主要存在于共享业务或资源领域,内部独立性问题可以通过内部重新分配和调整安排,而业务外部独立性问题需要企业在外部关系方面进行改进。

  3、规范运行方面:主要包括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违法违规等方面,规范运营考核的软因素很多,通常都可以突击弥补,因此,在调查中主要对一些硬伤,如:董监高任职资格、担保、重大资金占用、现金收支、违法违规等事项进行重点检查。

  4、财务会计方面:上市标准中最明确也是最硬的指标就是财务指标,对于运作规范、核算规范、业务简单的企业来说,这方面的调查是很好做的,只要把合并报表与同行、与上市标准比较,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但对业务复杂、核算基础差、运作不规范的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具,有时候需要借助外力完成,这是因为会计核算的专业性太强,对于核算基础差、运作不规范的企业来说,自身报表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水分(如税的问题,资产合法有效的问题,表外资产负债的问题,对会计政策的理解和使用问题等),很多公司甚至不能提供合并报表。即便是核算水平高、运作规范的企业,如果业务复杂的话,想要提供完整准确的报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拟上市企业需要进行业务剥离重组的时候。

  5、持续盈利能力方面:在实务中最难把握的问题之一就是持续盈利能力问题了,包括发审委都很难告诉你一个确切的标准,原因在于标准本身,其中发行人的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发行人的行业地位或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存在客户重大依赖、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还算可理解,但其他可能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就太不好说了。这方面存在太多主观性,但企业可以选取一些行业标杆企业进行对照和把握。据说郭主席上台后有意淡化了对持续盈利能力的审核力度,但不管怎样,在IPO制度非市场化之前这个标准还是必须的,因为,审核制本身就有发审委背书的义务。

  6、募投项目方面:随着对新股“三高”(“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资金”)控制力度加大,对募投项目的审核会趋严,需要企业认真对待此方面的检查。这方面主要涉及到公司未来规划,需要在资金需求时点、量、投向等方面,在项目可行性、合法合规性、政策导向性、业务独立性方面进行细致的审视。

  当然企业所做的只能是初步尽职调查,目的是对企业上市的可能性和重大方面进行大致判断,碰到专业问题还是得交给专业人士去办,但企业自行先做的好处是可以胸中有数,不至于在重大问题上被专业人士忽悠。

企业调查报告4

  随着企业改制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企业中的职工思想状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此,我们对企业改制过程中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了解,对今后如何做好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研究探讨。

  一、当前改制企业的基本睛况近几年来,长期积淀下来的影响企业发展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改革处于“五个不到位”:

  一是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相当数量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重新租旧等方式进行改制,产权制度改革触及不深,一些企业破产破不了,资产卖不了,工人走不了,公有资本退出不到位。

  二是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不到位。一些企业利益和责任未真正一致,影响经营者、职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起色不大。

  三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不到位。大多数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还不完善,富余人员没有得到分流安置,仍存在着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

  四是劳动关系调整、职工身份置换不到位。职工思想观念仍没有根本转变,风险意识、自主创业意识不强。

  五是改革必须付出的成本长期筹措不到位。资产在不断损耗,债务在不断累加,成本在上升,企业竞争力在削弱,这些既影响发展,也影响社会稳定。

  二、当前改制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对改革改制,职工总体上表示理解和支持。

  在受调查的名企业职工中,支持改革到位的占%,观望改革的占%,认为无需改革的占%。同时,职工还存在着种种忧虑,表现为“四个担心”:

  一是担心会引起社会震荡。这次改革,涉及多家企业,在职职工人数比较多,处理不好,会影响社会稳定。

  二是担心会引起国有资产的.流失。一些职工认为,现在企业改制就是卖企业,就是公有资产流失。目前许多企业的资产仅仅是帐面上的一些数字,实际上许多部分根本就没有价值了。

  三是担心会影响当前经济发展的好势头。有些职工认为,当前经济发展势头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搞改革,会影响企业稳定,影响职工情绪,影响经济发展。

  四是担心会影响职工生活。现在有的职工仅存一线希望,希望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坚持能给职工的尽量给,善待百姓,保障群众生活。

  通过调查,职工关于企业改制的看法,主要有几种倾向

  一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职工,盼望企业能够再晚改几年,他们好很舒服的退休,安度晚年;

  二是有一技之长的部分工人,包括一些年老和年轻的职工,他们希望企业赶快改制,好结算走人,到外面的企业去干。

  三是大部分的工人,他们想留在企业,其中有部分是确实想在企业大干一番,而有一部分人没有什么特长,到外面也难以适应,不如在企业里混口饭吃;

  四是一些多岁的职工,他们劳保年龄不够,结算也就拿几万元,如果在新企业干,由于体力和智力的问题,企业一裁人,他们就是首选,所以极不赞成改制。

  从企业经营者来说,也存在着“三怕”:

  一怕大权旁落。担心经过资产重组,经营结构发生变化,他们将会失去“往日的辉煌”。

  二怕被人家吃掉。总觉得辛辛苦苦干起来的企业就这样没了,感到不舒服。

  三怕受“资本家”的奴役。认为现在的多元化企业是“个人”的企业,对工人与厂长是一种什么关系、工人还是否是企业的主人等问题心存疑虑。针对这些思想问题,我厂经过全面的改制宣传发动工作,目前大多数职工已经认识到:改革难,不改革更困难;改革有风险,不改革则更危险。

  三、发挥优势,确保企业改制顺利进行

  一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加强改革指导。改革的最大难点是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我们要充分发挥企业党委、工会、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深入细致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依靠职工群众,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

  二要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加强教育引导。这次改革,要求做到“四个彻底”:彻底解决企业的发展的根本问题,彻底改变管理企业的传统模式,彻底把市直企业推向市场,彻底解决国企职工身份置换问题。这四个彻底,说到底是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债权债务怎么办。为解决这三个怎么办,要下发关于企业深化改革的政策意见,出台政策措施,充分考虑政府、企业、职工的承受能力。要通过政策引导,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努力减少社会震荡。

  三要充分发挥机遇优势,加强典型示范。现在,放开搞活国有企业的舆论氛围非常浓烈,政策条件也十分明确。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用足用好用活现有的各项优惠政策,千万不能坐失良机。要大力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努力把改革的火烧得更旺,把职工的心聚得更紧。

  四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加强思想疏导。要围绕职工在改革改制中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同时,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突出“情”字,从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角度出发,帮职工所需,忧职工所忧,突出“活”字,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

企业调查报告5

  探寻新常态下新动力

  ——20xx年中国企业家调查报告聚焦企业创新

  盔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对增速下行的压力和转型升级的挑战,亟待激发新的强大动力。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6日发布的《20xx 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聚焦企业创新的现状与未来,探寻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新动力。

  创新驱动正从国家战略变成企业行动

  “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发展动力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关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说,要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充分了解企业创新的现状、环境、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态势。为此,把20xx 中国企业家调查报告的主题确定为企业创新发展。

  通过20xx年八、九月间进行的、涵盖我国2400多家不同类型企业的科学分层抽样调查,20xx中国企业家调查报告得出这样的基本判断:我国企业整体上的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并通过创新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

  创新,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而投入,支撑起创新的力度和强度。从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这一衡量创新的核心指标看,我国企业创新投入近年来连续上升,创新驱动正在从国家战略变成企业实实在在的行动。

  调查显示,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20xx年的4.7%上升到20xx年的6.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最高,年度平均值为17.6%,这些年来IT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如日中天,原因正是在此。

  创新不仅是资金投入,更离不开人才支撑。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大学生员工比重从20xx年的14.9%上升到20xx年的25%,上升了10.1个百分点,这表明近年来企业员工的学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研发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比重20xx年已经达到了10.2%。

  资金和人才俱备,共同托举起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快提升。选择企业内部开发为主要新产品开发方式的企业比重,从20xx年的48.9%大幅上升至20xx年的84.1%,表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在过去20xx年间得到了快速提升。同时,支持企业创新的国内高校院所、技术交易市场和企业间合作研发机制也取得了明显进步。

  对企业而言创新最关键的是要见成效。调查显示,创新的确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调查分析发现,前一年有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创新人才意愿的企业,其第二年的盈利状况显著好于前一年调查中表示没有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创新人才意愿的企业;有创新意愿的企业比没有创新意愿的企业,在下一年度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上高约2.5%至6.1%。

  企业创新仍受人才环境等重重制约

  企业创新的积极进展,让人们看到新常态下新动力正在生成。然而,无论是网上热议的“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事件,还是业内关注的德国“工业4.0”浪潮,都提醒我们,中国企业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动力澎湃,必须付出更多努力。

  调查显示,在整体状况趋好的前提下,我国企业创新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创新人才短缺、创新资金来源单一、创新环境不完善、企业家创新动力不足等。

  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源泉,然而目前创新人才缺乏成为制约企业创新的最主要因素。调查显示,20xx年60.7%的企业家认为企业创新人才缺乏,位列妨碍创新工作的各项因素之首,比第二位高出近20个百分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企业创新存在着人才不匹配问题。例如,虽然制造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20xx年为5.9%)在所有行业中位于中上游水平,但制造业大学生员工比重(20xx年为18.7%)却位列所有行业倒数第二位。报告分析指出,创新研发投入的强劲增长和创新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有可能使得我国制造业的创新缺乏可持续的动力。制造业如何吸引、培养、储备创新人才,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调查显示,企业对良好外部创新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集中体现在企业家认为“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的比例从20xx年的36.8%上升到20xx年的41.3%,认为“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从24.7%上升到40.2%。

  随着国家和企业的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对创新的.困扰有所下降,但也存在着资金来源过于单一的问题。调查显示,依靠自有资金投入进行创新的企业从20xx年的84.7%上升到20xx年的90.8%,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创新的企业从20xx年的58.1%下降到20xx年的41.6%。

  经济下行压力虽然对转型升级有较强的倒逼作用,但也使得企业投资更加谨慎。调查显示,在当前“三期叠加”和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背景下,企业对增加创新投入持谨慎态度。关于“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贵企业计划未来一年采取哪些措施”这一问题,调查显示,与往年相比,20xx年企业计划未来一年将“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意愿有所下降,而“更新设备”的意愿则处于最近七年的中间水平。

  政府简政放权加大支持将促进企业创新

  新常态亟待靠创新来增强新动力,而经济增速下行和企业困难加大又使企业家创新投入更加谨慎。如何破解难题、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跃?

  调查分析表明,政府简政放权和为企业提供创新所需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等支持,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企业未来创新意愿。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要想让企业迸发出更多的自主创新,政府自身改革是“关键一招”。围绕企业家们认为妨碍创新的外部环境因素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更公平的经营环境、更明确的市场主体权益、更透明的信用机制和更高效的法治环境。

  调查显示,政府简政放权的各项措施整体上都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呈正相关关系。例如,“继续放宽市场准入”与增强企业未来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意愿都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坚决纠正妨碍竞争的规定”与增强企业未来引进人才意愿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企业未来更新设备意愿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虽然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比20xx年和20xx年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随着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实施,国家创新体系逐步得以建立发展,支持了企业创新取得明显进步,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要解决我国企业创新资金过于依赖自有资金,银行资金、股市筹资、企业债券、风险投资比重明显偏低的突出问题,需要政府协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调查分析显示,政府尽快出台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能够为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和人才投资提供巨大的支撑。

  比资金更宝贵的是信心。创新是企业和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也反映了企业家的信心。调查分析表明,越认同“愿意做实业的企业家越来越少”这一说法的企业家,未来引进创新人才的可能性越低;越认同“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愿意做企业家”这一说法的企业家,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可能性越高。由此可见,政府采取综合措施增强实体经济的信心,弘扬企业家精神,才能为未来企业创新奠定扎实的基础。

  “企业家在意识到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期待政府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热情,弘扬企业家精神,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说,“令人欣喜的是,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要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并强调要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话语权、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等,这对于推动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自1993年成立以来,遵循“长期、客观、高效、无偿”的工作原则,坚持进行每年一度的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样本选取方面,以全国范围内的企业为调查总体,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按照企业的行业、规模分布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每年回收问卷数量介于2400至5900份之间。调查问卷大多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填答,保证了回收问卷的质量。

企业调查报告6

  调查原因:在当前金融危机波及面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多重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当前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策略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社会形势:

  在金融危机的海啸过后,虽然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没有像其他国家的影响那么大。但是从对大学生就业的这个方面讲,它所带来的也就并非一般的影响了。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学生在校园招聘会上发现, 现在来招聘的单位没有往年多,而且需要的名额也十分有限。 有一位企业的总裁说过:“如今,企业都在大量裁员,很多在职的精英我们都不得不忍痛割爱,更别说再去招聘没有经验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了。”这也足以见得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了。 但是社会还是需要人才的,前提是你一定是个人才。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让人家无可代替的话,那么他就一定是成功的。

  毋庸置疑这对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又发起了一个新的挑战。这对大学生本身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首先,企业目前需要的到底是哪方面的人才?他们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呢?他们对我们的忠告又是怎样的呢?

  就每个个体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个部分。在专业能力方面,以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代表的态度型资产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中的关键,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代表的知识技能型资产是专业能力的基石。在市场能力方面,为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大学生必须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扩大自己的认识面,更要要了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同时还必须改进自己的展示能力。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调查结果:企业对研究生的需求仍然较大,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专科生供大于求;学科专业失衡:当前的就业市场,文科专业的就业形势与理科相比不容乐观。然后,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是希望他们能有“实战”的经验。希望大学生能多参加社会实践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能更加积极坦然的面对自己得与失。这种现象就是很多人在进入社会以后,就很容易有挫败感,而显得精神萎靡。这就要我们大学生在校以及走上社会以后要锻炼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一对面粉放在面板上,你用手一拍,这对面粉就散了。,这就是现在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你把他加点水再拍就不一定散了。但还是一对很松软的面粉,如果你在给他不断地加水,再接着揉。揉到最后就变成了一个面团。你再怎么拍就不会散了。你继续给他揉,揉到最后,他就不仅仅是一对面团了。你即使用手给他拉,他也不会断,这就成拉面了。人的神经承受能力,一定要达到这种状态才能去参与社会。所以我们需要锻炼的正是这个。其实在现在的社会上有些企业提供了一些职位,这些职位是能够让大学生作为一个起步的位子,让他们锻炼自己的机会。当社会给大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而且他们是可以做到的,但他们又会觉得这个不符合我的爱好,或者这个不是我的发展方向,又或者这个工作岗位的工资太低了。这样的情况很多。企业又针对大学生提出这样的建议:切勿浮躁。目前有很多企业的老板都发觉现在的.大学生也就是很多的年轻人心态十分地浮躁,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很多年轻人也时常会抱怨,社会对他不公平,总是抱怨人家的家庭条件好,只要靠靠关系就能走上一条舒服的路。而自己呢身无分文,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应该觉悟到人的出生时由不得自己选择的,但是人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难道真正的原因不是在我们自己身上吗?如果我们总会觉得社会就是我们的敌人,自己生活的不幸的来源就是社会,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大学生也可以说是年轻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断正自己的态度也是决定人生的一大要点。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的话,把自己当做是社会的主人的人,这

  样我们才能够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要靠着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成功。

  经过调查后,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社会是残酷的,但也是宽容的。我们无力改变它,但是我们可以适应它。但是有一件事我们是可以改变的,那就是我们自己。首先我们就是在不断地挑战自己。其实人生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自己的挑战了。改变自己的观点,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我们在发展。我们在挑战自己过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进而达到另一个阶段。这也是人在成长的过程。自己在不断地挑战着自己,在经过无数次地蜕变后,这才会成就将来的那个最坚韧的自己。总有一天能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的。

  针对大学生总是埋怨自己无处大展拳脚的问题。有些企业主管提出这样的看法。其实社会处处存在机会,就像我们需要发现美的眼睛一样,只要是有心人是能够抓住它并且把握它。每天这样抱怨的人,是不是更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呢!傅雷曾经说过:只有事实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你的决心。我们需要动起来。在不断地挑战中强大自己,当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能赶上它。甚至由这个机会走上成功的道路。机会是为时时刻刻有准备的人的。我想只有在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命奋斗的人,才能明辨并且抓住那个自己等待很久的机遇。追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要抱希望一步登天。大道理都懂,但是当一个老板给你1000元每月的时候你是不是还愿意给他干事呢!如果你能把这只有1000元每月工作的事情干的非常出色的话,那么老板还会一直让你干这个吗?这是一种过程。凡是想要一下子,把一件事情干成的想法的人,就算他干成这件事情,他也没有基础,因为等于是沙滩上造的房子,最后一定会倒塌,只有慢慢地一步一步把事情干成的,每一步都给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一步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交代,再重新向未来更高去走一步的人,他才能够把事情真正地做成功。我们正在成长,我们需要历练,我们需要从最基本的做起。相信自己的未来,也要相信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企业调查报告7

  一、调查基本情况

  “营改增”涉及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具体的税率设计上,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设11%和6%两档较低税率。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业适用17%税率,交通运输业适用11%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按简易计税方法3%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本次调查共对全市15家实行了“营改增”政策的服务业企业开展了专项问卷调查,其中:交通运输业3家,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业业、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业、鉴证咨询服务业各2家;有4家企业是一般纳税人,11家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

  二、实施“营改增”取得的成效

  (一)有利于服务业发展。“营改增”后,增值税抵扣链条打通,企业应税服务的成本有所下降,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导向,有利于现代服务业的规模扩大和集聚。“营改增”后,巴中服务业反响强烈,目前,全市“营改增”试点户676户,其中一般纳税人42户、小规模纳税人634户,申报户671户,申报率达99.25%;减税面达到98.06%,一般纳税人减税面达69.05%、小规模纳税人减税面达100%;分行业看,除交通运输业外,其他应税服务业整体税收下降。交通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税收略有减少,一般纳税人税收有增有减,但巴中最大的运输企业巴中运输集团“营改增”后仅今年10月减少税负23万元,有利于企业发展;同时,“营改增”也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1—8月全市就新办试点企业135户。

  (二)企业反映普遍较好。在被调查企业中,15家企业对“营改增”政策非常了解或基本了解,受访企业对“营改增”政策反映普遍良好,企业经营人员对“营改增”政策满意率较高,其中有12家企业对“营改增”政策表示“满意”,占被调查企业的80%;有3家企业对“营改增”政策表示“一般”,占被调查企业的20%。

  (三)企业成本费用降低。“营改增”政策试行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降低了企业成本,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受访的交通运输行业为例,企业原缴纳营业税率为3%,“营改增”后税率虽然为11%,但扣除企业产生的外购项目之后,如汽车新购、修理配件、油料等,企业实际纳税低于原税率3%的营业税。15家被调查企业均反映“营改增”后计税方法的变化,使总体税收负担减轻,特别是小规模纳税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较以往缴纳营业税有所下降,企业成本减轻后,效益随之增加。

  (四)企业效益稳中有升。经调查,绝大部分受访企业均表示“营改增”政策实施后企业整体经营和效益实现稳中有升。企业效益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好”、“持平”的企业分别是9家、4家,比例分别为60%、26.6%,由此可以看出,“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效益产生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五)税收征管更加规范。受访企业反映,“营改增”实施前,由于执行的是营业税政策,企业有被重复征税的.现象,但“营改增”从制度上已彻底避免重复征税,企业经营中购入应税货物将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因此企业税收管理及生产经营更加规范有序,企业的市场活力不断增加,企业负责人对企业发展更有信心。

  三、“营改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票据使用不方便。调查中,受访企业反映“营改增”后票据使用不方便。一是票据难开,特别是交通运输企业,主要成本如燃油(尤其是外地加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车辆修理费、保险费等,很难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加上省内交通运输企业存在着对关联车站开票的问题,随着春运的到来,临时车辆的票据开具就存在着较大困难。通过对国税局调查了解,原来通过地税开票灵活性强,“营改增”后国税“防伪税控系统”在数据采集、比对上更加严格、规范,目前确实存在滞后性。二是票据存在局限性,部分企业认为机打发票难以满足企业业务的需要,希望机打发票与手工发票合并使用。

  (二)办事渠道不畅通。受访企业反映,“营改增”后的完税过程更加繁琐,不但要去国税缴纳增值税,还要去地税缴纳相关的附加税金,纳税和征管的操作复杂,导致企业办事效率降低,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三)税收抵扣不到位。调查中,有受访企业反映,企业的进项购进或支出如果没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企业存在大量在“营改增“之前购买的固定资产或设备,就容易出现无法完成抵扣或抵扣不到位的情况,给企业带来经营压力。

  (四)财政收入受影响。“营改增”后,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税负减轻了,促进了全市服务业的发展,但以往营业税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营改增”直接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地方财政将经受一定程度的考验。

  四、对实施“营改增”政策的建议

  (一)强化宣传,依法纳税。“营改增”正处于起步阶段,应加大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进一步加强“营改增”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引导企业正确认识“营改增”,使企业适应“营改增”的新要求,促使企业依法纳税。

  (二)简化手续,服务企业。以立足服务企业为出发点,简化“营改增”税收征管程序,尽快实现税收同城申办,积极争取涉及地税国税企业联合申报、联网办公,最好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系统,方便企业办事。

  (三)引导扶持,培育企业。以“营改增”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新兴服务业企业的培育力度,促使企业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化管理,增强企业自身活力。

  (四)加强指导,降低成本。出台相关操作细则,对征税作明细划分,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及时让企业了解相关优惠政策,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企业调查报告8

  美容行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步,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行业从最初的遍布街头巷尾的小型美容美发店,小化妆品厂发展到现在的集各种大中型的美容美发美体中心、美容美体美发器材生产、美容美发教育等等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

  我国美容化妆品的销售额1982年为2亿元,1985年为10亿元,1990年为40亿元,1995年为190亿元,20xx年为33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6.6%。 20xx年中国的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从众多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这是国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转折点,人民的生活消费逐渐从生存型向发展和享受型过渡,人们对美容业的消费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20xx年全国美容市场产值达1680.4亿元;化妆品生产企业有约5000余家;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占化妆品企业总数90%左右;外资、合资企业占主导地位,总体市场份额已接近80%。截至20xx年年底,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化妆品企业有50余家,而数量不多的外资、合资企业依然是整个市场的霸主,包括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资生堂、花王、强生、雅芳、安利、玫琳凯等。美容经济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

  20xx年10月16日出炉的长达212页的《中国美容经济年度报告》里,首次确立了中国美容经济的“经济学地位”。这份报告是由国内经济学界以“京城四剑客”之称闻名的.四位专家提交的:何帆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巴曙松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钟伟是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赵晓则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博士后。他们完成了对中国美容业的第一次全景式关照,一些数字开始浮出水面,过去不为人所关注的美容行业开始让人们大吃一惊。《报告》则称,2004年,中国的美容服务业直接就业者达到800万人,营业总收入达到1762亿元。未来五年,这个数字还要再翻一番,老百姓的美容消费支出也将随之翻番。而在1982年,我国的化妆品销售额只有2亿元,20xx年这一数字已是520亿元,增加了259倍。2004年,中国已有美容院154万家,经劳动部门正式签发确认的美容教学机构673家,每年培训出来的各级美容师25万名;化妆品企业3750多家,其中一半以上为民营企业。而全国目前用于美容业投入和改造的资金大约在2000亿元以上。

  很多人形容连锁美容院就像产钱的机器,这一点从近年内资、外资大量涌入开办直营连锁美容院或加盟连锁美容院得到印证。以法国知名品牌思妍丽为例,在走高端品牌路线不变的情况下,从1996年进入中国之后,就从上海一路将品牌拓展至北京、成都、深圳、青岛、西安、武汉、大连等大中城市;同样走高端品牌的还有深圳的一个品牌“梦圆皇宫”。中国台湾的克丽缇娜及自然美公司目前在中国大陆的连锁加盟网络均已达600家以上;法国诗婷也以快速的市场战略,在全国设立了600余家连锁店面。另外,来自法国的依贝佳,也以专业美容品牌路线,在全国各大城市及二级城市发展了属于自己的连锁美容中心;连锁已经成为品牌美容企业欣欣向荣和占有市场的一种重要模式,美容院的特许加盟、连锁经营模式将是美容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美容企业的连锁经营是美容化妆品业发展的必然。这是因为,美容化妆品业本身就是一个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在这个产业中,服务是占主导地位的。开在街头大大小小的美容院是所有化妆品企业所要占领的终端阵地。连锁经营也是国际美容化妆品行业的趋势和潮流。通过美容连锁店搞专卖则意味着更大意义的市场化,更大的占有率和更高的普及率。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让人头疼的假货问题。据媒体调查发现,中国连锁美容院90%以上都开办成功,失败的比率不超过10%。

  在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举办的一次沙龙中,会长骆燮龙指出,规范我国美容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应该关注资金、品牌、产品、管理四个环节的问题,发展品牌连锁店对这四个环节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规范美容化妆品业的可行思路之一。

  目前我国的4万家美容院中,连锁店只占7%。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一般的连锁店占到45—50%。单体美容院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没有品牌、管理、宣传方面的优势,从业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很容易造成对消费者权利的侵害。

  国内一些已经崭露头角的品牌店的发展模式值得在行业内推广。一些品牌店与美容教学相联系,通过标准化的教学培训使人员达到业内较高水平。其中部分培训机构已经通过国际ISO体系认证,这等于对美容业源头——美容培训教育和从业人员进行了规范。

  另外,品牌店的正规化发展可起到规范源头下游的各个环节的作用。在资金投入保障、品牌的维扩与宣传、品牌产品的统一使用和管理方面都会按一个较为成熟的模式进行,这样的美容院才可能做到诚信,更有效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他呼吁,我国应该尽快提高美容院的连锁率,争取在20xx年以前达到30%。

  从社会认知程度上,美容机构前景喜人。北京、广州、深圳、武汉、重庆、成都、上海等数家城市的美容机构的认知度要高于其它城市,20xx年华南市场广州、深圳两地的美容机构销售总量已占到全国美容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的40%以上。其中,汇聚在广州市的专业美容化妆品机构就达3000余家。调查得知,相当多的女性都认为专业美容机构属于一种中高档次的服务,是一种令人向往的享受方式,因此吸引了大量的白领女士前往消费,由此足以证明:连锁机构美容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即便在中小城市,进连锁机构护肤美容的也不在少数!

  如果单店美容院的经营在实际的市场运作过程中以品质和服务取胜,而连锁美容机构则是以专业品质、服务和规模取胜!这两者可以说是有天壤之别!

  美容业连锁经营未来发展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不是竞争对手,管理能力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企业应该把最大精力应放在对内部的整合管理上,工夫达到一定的“境界”,自然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赢家。

  中国美容化妆品业连锁经营的困境

  美容业在近几年快速出现并发展了大量的连锁美容院,成功的企业只占少数,多数企业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效益低,竞争能力差。二十余年来的发展,美容化妆品市场并未形成一个有序的发展状况。反映在表面上,则是市场混乱,品牌林立,产品品质难以提升,概念炒作令人眼花缭乱。在美容院的经营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企业调查报告9

  为了解和掌握辖区大中型企业职工近年来辞职下海创业的情况,找出当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的问题,200*年6月20日、6月27日,我深入到**冶炼集团公司、**选矿药剂厂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冶炼集团公司共有在职职工8000多人,是国家大型企业,经济效益较好。据该公司组织部介绍,近几年来,该公司共有29人辞职下海创业,占职工总人数的0.36%。其中1人与别人合伙创办了**房地产公司,注册资金800万元,年产值8700万元,实现年缴利税39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2400多人。**选矿药剂厂共有在职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30多人,20多名高级工程师,30多名经济师,该厂是特团企业。据该厂工会介绍,近几年来,先后有100多人下海创业,有的从事餐饮业,有的到**工业园或沿海地区打工。

  二、问题

  上述两个企业中一个经济实力强、效益好,另一个经济基础薄弱、运转困难。通过对此分析可以发现一个事实: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职工下海创业的不多,加之国有企业对工厂的技术骨干力量想方设法加以挽留,阻止了人才的外流。职工下海创业大多是迫不得已,只要有适当的待遇,大多数职工还是愿意留在国有企业。这一方面反映了少数职工观念未转变,认为国有企业有社会地位,到非公有制企业从业是低人一等;另一方面也说明独立创业确实不容易。通过调查,当前,辞职下海人员反映最强烈的.几个问题是:

  (一)创业环境不够优。少数职能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另眼相看”,搞“索、拿、卡、要”,************优化环境的力度需加大,从而减少非公有制企业与************打交道的成本。

  (二)保护力度需加大。在日常生活中,非公有制企业的财产和正当利益受损现象时有发生,迫切需要************依法加以保护。

  (三)优惠政策待落实。尽管国家、盛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还未真正落实到下岗职工身上。如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还不尽如人意。

  (四)非公有制企业融资困难。非公有制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制约了其进一步做大做强。

  三、对策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真正使非公有制经济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有实惠。

  (一)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动真格、下猛药、出狠招,严肃查处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要设立举报电话,认真开展行风评议,让胡作非为者无立足之地。

  (二)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经济纠纷、合同纠纷,以及侵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行为要重点关注,为其生存发展保驾护航。

  (三)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四)筹建非公有制企业担保机构。按市场运作的方式,以行会、商会、银行、保险、财务公司为主体,筹建信用担保机构,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企业调查报告10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是调查企业20xx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企业人工成本、薪酬及最低工资政策实施效果等情况,使用20xx年的调查软件,统计口径仍以20xx年统计口径为准。

  二、调查时间安排

  20xx年6月28日-7月10日前企业自行统计汇总数据上传至薪酬调查数据系统及填报《企业职工工资情况调查表》;7月11日-12日企业将审核无误的数据及调查表报送至县人社局230室。

  三、调查企业户数安排

  全县60户。

  四、调查要求

  1、请相关企业按时间要求认真完成调查任务。

  2、相关企业准确填报各类数据,企业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上报数据前企业要反复核对,进行逻辑性审核,确保准确合理。人社部门对该数据严加保密,不公开发布、不作为监察等证据使用。对不配合的企业,人社部门将进行劳动保障监察。

  3、填报人员为企业财务人员或者人力资源负责人,以填报过20xx年企业薪酬调查的数据人员为宜。

以上企业调查报告10篇的内容,由人生感悟网搜集整理分享。

搜索
网站分类